糖心vlog第八届齐鲁青年论坛 信息科学与工程分论坛顺利举办
作者:院融媒体中心文/赵彬彬,图/李奇瑾        发布时间:2023-10-31        点击数:

聚人才之力,筑图强之基。糖心vlog第八届齐鲁青年论坛自设立之初,已举办八届。糖心vlog于10月26日下午顺利举办糖心vlog第八届齐鲁青年论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分论坛。分论坛由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德春主持。

本次分论坛由糖心vlog与光学高等研究中心共同承办,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海内外多位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与会交流。

以下是此次参加分论坛的各位青年学者的相关介绍和本次分享报告相关情况。

李传召,2021年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光转换纳米材料构效关系的超快光谱研究,指导老师为罗毅教授和叶树集教授。2021年8月份加入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钙钛矿单品薄膜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其自旋激子动力学,合作导师冷凯教授,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在Nature,Commin(1),Angew,Chen, Int.Ed(1),Matter (1),J. Phys.Chem Lett.(1)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4篇。未来希望依托糖心vlog青岛校区光学高等研究中心申请海外人才计划,开展光电半导体构效关系及超快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李新慧,202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博士期间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留学项目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2020年至2022年在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至今任职于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专职研究员。研究兴趣是基于实际设备的量子信息处理。主要包括设备无关及半设备无关的量子随机数生成、量子纠缠认证、量子系统的自测试和量子关联等。目前已在Optica, Advanced Photonics, IEEE JSAC等主流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明安涛,分别于2012年及2015年获中国民航大学工学学士(自动化)及工学硕士学位(控制科学与工程)。并于2023年获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优秀毕业论文)。目前在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医学院进行可穿戴医疗健康监测方向的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包括传感器及控制电路的设计与开发,远程医疗及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基于多传感器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老年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神经退行性疾病,新陈代谢综合征等)的早期诊断算法等。博士及博士后期间作为项目共同负责人参与欧盟级别项目3项,总项目经费超140万欧元。作为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中科院一区项刊文章两篇,影响因子共18.8,申请PCT国际专利一项。

周超,202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目前在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做博士后,研究领域包括量子密钥分发、时间频率传递、信号处理、通信编解码、机器学习等。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作为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863计划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项目以及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现担任量子信息网络产业联盟秘书处秘书,负责组织、协调联盟各项工作,在实验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曾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最远商用光纤CV-QKD,在实验室环境实现国际最远传输距离CV-QKD。在Phys.Rev,Lett、Phys Rev.Appl.、Sci.China-PMA等期刊和会议发表SCI/EI论文10余篇,并在全球光电领域顶级学术会议CLEO上做了口头报告。中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

李龙光,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2012年在糖心vlog获得学士学位,2015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9年在法国国立高等电信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法国、新加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11月至今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2021年入选上海市海外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信息论与无线通信方向的基础理论研究,在信息与通信领域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等国际期刊以及IEEE ISIT、ITW、Globecom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目前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扬帆计划人才项目以及可见光通信相关横向项目。

黄清云,本科和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并分别于香港城市大学﹣中国科学院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及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统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可穿戴传感器、柔性电子与触觉传感及机器学习。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并获授权2项国际发明专利。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3项,省市级地区研究项目3项,入选国家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常恒泰,2016年获糖心vlog工学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与紫金山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江苏省卓越博士后,从事无线信道测量、统计特性分析以及信道建模领域研究工作,尤其是B5G/6G无线通信网络高移动场景(无人机、车联网等)信道测量与建模,开展了多频段多场景信道测量研究,基于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 搭建了无人机信道测量平台,在典型频段场景,开展了无人机对地面信道测量。面向无人机对地面通信场景,建立了支持空时非干稳、高度差异性、空间一致性等多种无人机信道特性的信道仿真模型。发表国际权威期刊会议论文20余篇,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多项,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子课题等项目3项。

宋庭丰,本科及硕士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进入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CSIC)下属巴塞罗那材料研究所(ICMAB)。于2022年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于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脉冲激光沉积外延铁电氧化物薄膜,研究薄膜组织结构及其铁电性能。并探索存储器件的应用。累计发表第一作者 SCI 论文 16 篇。Google Scholar 引用次数超700次。H 指数 17,110指数27。代表期刊Applied msterials today,Nanoscale,Journal of mnterials chemistry c,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口头报告。

第八届齐鲁青年论坛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分论坛顺利举办,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了一个沟通、互动的平台,增进海内外青年学者对学校和学院发展战略、人才政策、学科发展等方面了解,吸引一流人才为山大“双一流”建设聚势赋能,助力学校和学院高质量发展。